
海报新闻记者 秦瑾 姜申涛 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推动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展现山东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下,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山东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联合推出“继教e线·会客厅”主题访谈活动。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的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汤继芹。

山东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始于1958年,2001年正式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增设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统筹非学历教育,历经60余年发展,立足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已构建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轮驱动”的继续教育体系。

近年来,学院重点布局学历与非学历协同发展、数字化转型、校企校地合作、师资与政策保障四大方面,目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规模达3.5万余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年均培训2.5万人次,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支持网络。面对人口结构变化与终身学习需求,构建老年教育课程矩阵、推动教育模式数字化转型、融合职业资格认证与人才培养;围绕山东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汤继芹介绍,在落实“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学院以非学历培训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同时围绕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升级、海洋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战略需求,搭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学院开发了适老化课程体系,并通过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形式年均服务居民超5000人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向基层延伸。
汤继芹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
大众网·海报新闻:请您简要介绍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基本情况,以及学院的办学定位与特色?
汤继芹:学校成人教育始于1958年,2001年正式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增设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统筹非学历教育。60余年来,我校始终立足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断强化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致力于向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服务,已经形成“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双轮驱动格局。
在专业设置上,秉持以“医、理、工”学科为核心、以“中医药特色”为抓手,形成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专科层次设中医学、中药学2个专业;专升本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制药工程9个专业,高起本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4个专业。
我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是紧扣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锚定终身学习与职教融合,遵循“规范与发展并重、规模与质量同升”的理念,依托学校优势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层医疗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众网·海报新闻:学校在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汤继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我校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服务,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学习支持网络。具体举措:
一是构建多层次继续教育体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稳定招生规模并优化结构。2017年以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从不足7000人增长至3.5万余人,非学历继续教育年均培训2.5万人次。引入继续教育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计划制定、线上学习跟踪、考试安排等全流程数字化。通过“面授+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实现学员“随时、随地、多终端”自主学习,并在全省率先实施考试管理信息化,提升教学规范性和便捷性。目前已建成147门数字化课程,其中9门入选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课程,7门入选优质课程。
二是非学历培训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山东省卫健委委托的西医学习中医项目,累计培训41053人,在培6250人,被评为“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中,连续三年承担山东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覆盖1200名基层中医药人员;为重庆等地区培养中医临床骨干,促进鲁渝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菏泽、淄博等地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强化常见病防治技能。在特色专题培训中,开设“中医养生学堂”、中医药游学班、中医药研学班、家庭中医药文化体验培训班、针对中老年群体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课程,为区域群众卫生健康服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是深化社区与基层服务,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体质辨识、针灸推拿等服务,组建中医药“志愿服务队”“专家团”进社区义诊和科普宣教,为居民年均提供诊疗服务2000余人次,在社区讲解八段锦、中医药膳等实用知识,惠及居民超过5000人。
学院大力发挥学校中医药优势,聚焦“高层次+基层”双需求,以“基地为核”,实现“高端引领、基层覆盖”的培训格局,完善中医药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大众网·海报新闻:学校近年来在继续教育领域战略规划上重点布局在哪些方面?
汤继芹: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在继续教育领域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核心目标,结合中医药特色与行业需求,重点战略布局有四个方面:
一是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构建全周期学习体系。学历教育提质扩容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非学历培训精准化与品牌化打造,一个包括标准化培训,如山东省卫健委委托的“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培训、各地市卫健委委托的“中医护理”培训、中医特色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另一个包括“基层”指导性培训,如基层医疗技术培训、中医养生保健培训,如体质辨识、中医药膳等等。
二是数字化转型与资源共享,打造智慧学习平台。完善线上课程体系,着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数字化课程,实现教学计划制定、学习过程跟踪、考试安排等全流程数字化。高等学历教育学员能够做到“有效学习”,避免重复学习;非学历教育课程安排完全取决于学员需求和兴趣。
三是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与基层服务,强化中医药社会价值。开展定制式培养,如青岛市卫健委依据青岛市基层医疗人员结构与我校定制培养学历继续教育课程,滨州市卫健委与我校定制“杏林先锋”培训课程,威海市卫健委与我校定制“中医护理”培训课程,烟台海港医院根据其医疗护理人员情况与我校定制“西医学习中医”“中医护理”等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学员需求。
四是师资保证与政策支持,夯实继续教育发展基础。学校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纳入学校师资发展规划,实施“课程负责人制”,由骨干教师领衔教学团队,并将教学工作量纳入考核体系。学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线上线下融合”等政策,为在职人员提供灵活学习路径。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已形成“学历与非学历衔接、线上与线下互补”的继续教育生态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中医药特色解决方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数字化”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大众网·海报新闻: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终身学习需求增长,学院如何调整自身发展策略?
汤继芹: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终身学习需求激增的双重挑战,学院以中医药特色为核心,重塑发展路径,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教育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矩阵,精准对接银发需求。针对老年群体健康管理需求开发适老化课程体系,如慢性病中医调理、体质辨识、药膳食疗、八段锦等实用技能。
二是驱动教育模式重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智慧学习平台迭代升级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发数字化课程,针对在职人员推出“周末面授+线上实训”混合模式,既要解决“工学矛盾”,还要确保培训效果。
三是职业资格认证与中医药人才培养融合。通过“理论学习+基地跟师+朋辈交流+实践考核”等模式,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如省卫健委组织的“西医学习中医”项目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得中药处方权,依托省人社厅颁布的“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等。
大众网·海报新闻:围绕山东省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在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汤继芹:我校围绕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升级、海洋生物医药、健康管理等战略需求,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一是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产业导向的学科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覆盖中药研发、智能制造、健康管理等产业链环节,直接对接省内中医药企业的生产需求,培养中医药信息化人才,助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等。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范式。与鲁南制药、宏济堂等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中药产业学院,与山东省护理学会、淄川区人民政府等开展校地合作,整合鲁维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齐艾产业园(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建现代康养护理产业学院,培养康养护理领域复合型人才。
三是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强化在职人才能力提升。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基层与高端人才分层培养。面向乡村医生、基层技术骨干、基层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等开展相应培训,同时启动中医馆、中医药养生学堂等培训,服务全民健康需求。
通过以上举措,山东中医药大学形成了“学科-产业-人才”良性互动格局,为山东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大众网·海报新闻: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拓展服务范围上,学校有怎样的工作规划和思路?
汤继芹:我校是以“需求导向、质量为本、创新驱动” 为核心框架,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与服务范围拓展,形成了“强内涵、扩服务、建机制、谋长远”的工作规划与思路。
学院核心工作规划就是聚焦“质量提升”与“范围拓展”双目标。首先要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一是优化培养体系。聚焦中医药产业升级需求,动态调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结构,确保内容匹配行业需求。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实现“面授+线上”混合式教学全覆盖,同时开发海洋中药研发、康养护理等前沿课程。
三是强化质量保障。实施“课程负责人制”,组建骨干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员学习行为,动态优化课程设置。
其次是要以“精准供给”为方向,拓展服务覆盖范围。
一是服务基层发展。针对乡村振兴需求,开展“全+专” 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填补基层专业人才缺口。
二是对接产业需求。面向新兴领域,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助力中医药产业与康养、海洋等领域融合。
三是深化社会服务。与多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推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公益服务”三方共赢,以教育资源反哺社会。
学院整体工作思路是“立足长远,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是锚定规划衔接。总结“十四五”继续教育成果,聚焦“十五五”发展目标,明确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平台构建为支撑、资源优化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争取将继续教育纳入山东省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成果互认,为终身学习提供制度支持。
三是推动数智升级。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报名、学习、考核全流程线上化,以技术赋能教学管理优化。
四是整合资源布局。协调整合学校与学院资源,扩大培训对象覆盖面,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资源可及性。
大众网·海报新闻:针对当下老龄人口增多的趋势,学院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关注老年群体身体健康?
汤继芹:我们针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健康管理需求,聚焦继续教育的社会公益属性,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社区服务。围绕老年群体常见的慢性疾病及健康困扰,针对性开展中医药养生知识普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专门解决老年群体提出的疑问,破除老年群体常见的中医误区。
大众网·海报新闻:学院对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如何把关?
汤继芹:我们对师资、课程、管理等都进行了严格把关。一是在师资筛选上,我们要求授课教师需具备相应学科的专业背景,同时具有一线教学或行业实践经验,能够完成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定期开展调研,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学员反馈等内容,设置适合继续教育学习特点的专业课程。三是在监督管理上,我们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方案,针对各阶段、各环节做好细节把控,并设置专人跟进,确保制度、方案落实落地。
大众网·海报新闻:展望未来,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怎样的?
汤继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积极顺应“数智化”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开发更多融合虚拟现实、AI智能体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二是更加注重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尤其是中医特色,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继续教育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和品牌培训项目,提高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更加注重全面化、整体化发展。扩大媒体平台宣传途径,充分发挥学院官网、公众号、抖音平台、合作平台宣传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创新校内校外联动,加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经验交流,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全面提升办学活力和社会影响力。
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