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AI 时代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构建面向多卡、多节点大规模集群的高性能无损网络,不仅需要完善的 QoS 能力,设备间的配置自动同步也尤为关键。
DCBX(Data Center Bridging Exchange)协议是实现数据中心网络自动化配置的核心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运维负担,减少因人工配置错误导致的网络故障。
DCBX 为大规模组网中 RoCE 配置的自动同步奠定了技术基础,具体内容将在后续文章中深入介绍。
DCBX 的产生背景现代大规模、多云互联的数据中心承载多样化的流量类型,包括对延迟和丢包极为敏感的关键业务流量(如存储、HPC、实时计算等),以及可容忍一定延迟的普通数据流量。
因此,必须为不同类型的流量设定不同优先级,保障关键应用的性能。相关无损网络技术包括 PFC 和 ETS。传统逐台手动配置方式效率低、易出错,已难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的运营需求。
PFC(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实现无损传输,可按优先级阻塞流量,避免丢包。 ETS(增强传输选择):管理不同流量类型的带宽分配与优先级,确保服务质量。展开剩余76%下图展示了未端到端开启 PFC 导致的丢包与拥塞扩散情况:
交换机发生拥塞,向服务器发送 PFC Pause 帧 服务器未开启 PFC,持续发送流量至交换机 交换机缓存超限,触发丢包与重传,造成延迟升高或故障什么是 DCBX?DCBX(数据中心桥接交换)是基于 IEEE 802.1Qaz 的链路层协议,通过 LLDP 的扩展字段实现设备间流控与 QoS 配置的自动交换,我们将这些配置统称为“DCB 配置”。
DCBX 主要功能包括:
发现对端设备的 DCB 配置 将远端配置同步至本地 监控设备 DCB 配置的变化DCBX 协议信息封装DCBX 基于 LLDP 协议扩展,DCB 信息被封装在 LLDP 的特定 TLV(类型、长度、值)结构中。
DCBX TLV 类型包括:ETS 配置 TLV、ETS 推荐 TLV、PFC 配置 TLV 和应用程序优先级 TLV。DCBX 的工作流程DCBX 通过状态机实现配置的宣告、协商与更新,该状态机运行在每个启用 DCBX 的端口上,基本流程如下:
本地配置采集:初始化本地配置、能力与同步意愿;若对端存在,进入宣告状态。 本地配置宣告:宣告本地配置;若对端存在且本地愿同步,进入对端采集状态。 对端配置采集:获取对端配置、能力与同步意愿,进入本地更新状态。 本地配置更新:比对并协商两端配置,若不一致则更新本地数据库。 配置变化监测:持续监测配置与连接状态,若变化则重新开始采集流程。典型应用场景示例以下以 PFC 为例,图示说明 DCBX 在交换机与服务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配置同步过程。
交换机与服务器间配置同步
DCBX 通过双向能力发现与配置协商,确保端到端 DCB 功能一致。
交换机配置 PFC 并启用 DCBX 服务器启用 DCBX,设置接收意愿,可选配置 PFC 通过 LLDP 扩展字段完成配置交换交换机与交换机间配置同步
DCBX 保障转发路径上 DCB 配置的一致性。
本地交换机在接口 3、4 上启用 PFC 与 DCBX,设置接收意愿 对端交换机在接口 6、7 上启用 PFC 与 DCBX 本地发现对端 PFC 配置不一致,自动同步至本地更多方案咨询请移步至公众号/官网配资平台排名一览表
发布于:北京市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